威尼斯(5848vip认证)电子游戏大厅-Venetian Platform

图片
恒成洞见
拥抱社区养老“蓝海”,从愿景到盈利还有多远?
2022-07-22浏览量:0

一、中国老龄化现状

根据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,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,占总人口的18.9%;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,占总人口的14.20%,65周岁以上人口位居世界第一。

插图1.png

老龄化速度快,老年人口庞大;人均GDP低,未富先老:中国从老龄化社会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,仅仅花费21年,而人均GDP只有1万多美元,远低于其他国家。伴随我国平均寿命增加、新生人口减少、社会抚养比降低等趋势,未来人口老龄化压力将持续加大。


二、养老需求升级,社区居家养老加速回归主导地位

未来五年低龄康养、高龄介护、失能失智等人口结构性规模巨大,衍生消费需求潜力广阔。目前我国建设的是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、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,社区居家养老加速占据主导地位。2020年养老机构数量3.8万个,同比增长11%,2021年再创新高达4万个;2020年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跃升至29.1万个,同比增长76.3%,2021年继续增加,突破30万。

插图2.png


三、社区养老发展困境

消费端:消费意识有待提升

社会的传统观念中,把老人送到机构、社区养老,会被认为是“子女不孝”,易被人说闲话。同时,我国养老体系和政策还不完善,老年人又保持着“为子女奉献一生,攒钱留给儿孙”的固有观念,在面对多元的社区养老服务时,即使有尝试的意愿,也很难做出消费决策。

供给端:顶层设计脱离实际需求;资源不足,盈利能力差,终端服务打折

社区养老机构普遍缺乏对养老需求的明确认知,想当然的设计出“难交付的好产品”,如日间托老服务看似可行,实际出现配套跟不上、消费偏高无法持续、子女难以承担早送晚接等问题。进入运营环节,民营机构及社区自身无法配备专业的养老、护理以及运营方面的专业人才,造成产品服务成本居高不下,服务质量参差不齐,无法形成与养老者之间的信任与长期服务关系;面对政府采购,存在多头上报等不规范情况。总体来说,社区养老的为老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仍难跑通,看似蓝海市场,但却走不出亏损的困境。


四、对社区养老的运营建议

以生态化视角,搭建顶层设计,优化运营管理:以社区为依托,联合社会组织、学校、医院及医疗机构、专业护理培训学校、适老化改造企业、科技型企业、咨询公司等多元主体,开展资源合作,整体降低运营成本。

1.洞察需求:在对社区老年人的充分调研基础上,做好养老者类型分群,如对低龄、中龄、高龄分布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;针对老年人不同的身体状况,如为健康、半失能、失能失智老人进行照料区域划分,配置专业助老员及适老化设施;研究老年人一家三代实际的养老和陪伴形式、周边老年人的收入和消费偏好,适当延申至日间照料+接送、“一老一小”双服务(如引入儿童早教),确保养老服务能交付、能落地。

2.多元服务:通过生态联合,开发相对低成本、碎片化的各类养老服务:

插图3.png

基础服务,解决老年人的就餐、失能失智老人日间照料、健康监测、紧急救助等需求。提升层面,关注老年人精神世界,组织老年课堂,让养老者可以通过自由选课,安排规律的学习生活;设立图书阅览室、书画室、健身舞蹈室等,为养老者提供自由学习和练习场所。健康身心层面,定期组织养生讲座、心理咨询、中西医理疗、养生按摩等,为养老者带来舒适体验。从服务形式来看,运营早期建议以集中式服务为主,以达到成本控制、服务质量控制、保障收入的目的,中后期再借助较好的服务口碑和熟练度,逐渐铺开上门服务。

插图4.png

3.人才吸纳:挖掘年轻老人的人力资源潜力,东城区某驿站开展的“菜篮子”工程就是将街道、社区、驿站、外部商户、第三方社会组织、年轻老人志愿者有机整合起来,老人志愿者乐在其中,一方面发挥主动性,提高社会参与率,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运营的负担;就近招募社区待业人员,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持证上岗,相对低偿服务于本社区的老年用户;吸引周边学校及妇联等社会组织主动(自愿)参与社区养老事业,丰富社区养老生活;通过与专业学校合作,推动养老从业者向专业化、年轻化发展,吸纳中、高等教育优秀毕业生,定向培养相关专业人才。

4.智慧运营: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线上平台,对参与养老的老年人进行基础信息采集,社群化管理,为老人提供线上预约、线下(社区养老场所+外部预约活动场所+居家上门)体验服务;同时采集养老者健康资料,如饮食、过敏史、病史、牙齿等个性化数据,打牢长期陪伴的基础。


结语

社区居家养老的竞争已经从之前的跑马圈地走向社区深度洞察、资源链接、成本把控和精细化服务,重点在于如何实现盈利和长远发展。未来更需以生态视角,推进社会资源整合,同时以市场化的手段和商业化的思维打磨产品和服务,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宣传,满足社区及业主的各项康养生活需求,为中国的养老事业贡献基层力量。

分享至: